帶外管理(OOBM)是一種網絡彈性策略,其將關鍵基礎設施(如路由器、交換機和服務器)的控制平面移至一個單獨的網絡。這樣做的目的是將控制平面與生產網絡隔離,使其不會因設備故障、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中斷或勒索軟件攻擊而受到負面影響。?
?
本指南描述了兩種帶外部署類型和三種最佳實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您網絡彈性。?
帶外部署類型
行尾式部署:在數據中心每行的末端部署帶外管理設備?
?
優勢?
- 需要更少的帶外管理交換機?
- 降低成本?
- 降低管理復雜性?
?
劣勢?
- EoR 設備是行的單點故障?
- 電纜管理更混亂?
- 靈活性較低?
??
頂部部署:在數據中心每個機架的頂部部署帶外管理設備?
?
優勢?
- 電纜留在機架中?
- 消除單點故障?
- 提供更大的修改、升級或擴展靈活性?
?
劣勢?
- 需要更多帶外管理交換機?
- 額外的交換機可能會影響吞吐量、功耗和成本?
- 增加管理復雜性?
行尾式帶外管理部署
在行尾式(EoR)帶外管理部署中,每一個數據中心機架行會安裝一個或多個帶外管理交換機(而不是每個機架都安裝)。特定行中所有設備的電纜都會連接到交換機所在位置(通常位于行尾),該交換機也被稱為串行控制臺或控制臺服務器。?
?
與每一個機架都安裝帶外管理設備的機架頂部部署相比,行尾式部署所需的帶外管理設備較少,從而降低了成本和管理復雜性。此外,它簡化了擴展過程,因為可以在不增加額外串行控制臺的情況下,向行中添加新機架。?
?
然而,該行的帶外功能會因單個串行控制臺出現故障而受到影響。如果該設備因更新失敗或惡意軟件攻擊而無法使用,管理團隊將失去對該行所有設備的帶外管理訪問權限。此外,由于需要將每一個機柜中的所有設備的電纜都連接到行尾控制臺服務器,因此電纜管理也更加困難。而且,行尾式部署的靈活性較低,因為升級或更換單個帶外設備會影響整個行的基礎設施。?
機架頂部帶外管理部署
在機架頂部(ToR)帶外管理部署中,數據中心的每一個機架都會安裝一個或多個帶外管理交換機。這種方式將所有串行電纜都保留在機架內部,從而簡化了電纜管理。與整行只有一個故障點不同,每一個串行控制臺只影響一個機架,增強了系統的彈性。團隊還可以在不影響整個行的情況下升級或更換設備,這使得頂部部署更具靈活性。
?
機架頂部部署的主要缺點是需要比行尾式架構更多的帶外管理控制臺服務器。這使得帶外管理部署的成本更高,并且增加了團隊需要管理和監控的設備數量。此外,它還會增加數據中心的功耗,進一步提高成本(以及碳排放量),并且會增加本地流量需求,這可能會影響吞吐量。
多層帶外管理部署
第三種不太常見的方法是在機架頂部和行尾都部署帶外管理設備。這種方式使帶外管理網絡對故障和勒索軟件攻擊具有很高的彈性,同時提供了一個完全隔離的管理環境,并保持機架頂部部署的靈活性。
帶外部署最佳實踐
以下最佳實踐可以幫助提高帶外部署的靈活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彈性。
?
廠商中立平臺
使用廠商中立的帶外管理控制臺服務器有助于在單一平臺上整合數據中心管理。這些設備可以管理任何廠商的基礎設施,并與第三方解決方案集成,用于安全、自動化、故障排除等。廠商中立的帶外管理部署可以降低管理復雜性和成本,同時易于擴展。
?
帶外管理安全性
必須保護帶外管理設備和網絡,防止它們被攻破,以及被惡意行為者接管控制平面。最佳實踐是使用具有強大硬件安全性的帶外管理交換機,支持 SAML 集成以實現多因素身份驗證(MFA)和單點登錄(SSO)、嵌入式防火墻以及頻繁的固件/軟件更新,以修補新的漏洞。
?
基礎設施自動化
帶外管理串行控制臺應支持自動化,以提高可擴展性和效率,同時減少復雜性和恢復時間。至少,它們需要支持零接觸配置(ZTP),以便通過網絡自動配置新的基礎設施設備。像 Nodegrid 串行控制臺Plus這樣的高級解決方案還可以托管或集成第三方自動化配置,用于配置管理、安全監控、故障排除,甚至 AIOps。
使用 Nodegrid 簡化帶外部署
Nodegrid 帶外管理交換機可以部署在機架頂部、行尾或同時部署,以提高任何數據中心架構的彈性。它們具有開放架構,可以集成并托管其他廠商的軟件和虛擬化網絡功能,用于安全、自動化等。Nodegrid 串行控制臺和所有連接的設備都可以通過單一的本地或基于云的軟件平臺進行遠程管理,顯著降低了管理復雜性。此外,Nodegrid 經常進行修補,并具備諸如 BIOS 保護、UEFI 安全啟動、自加密磁盤(SED)、可信平臺模塊(TPM)2.0、嵌入式防火墻和SAML 2.0集成等安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