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如何使用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使用哪些設備?每類設備又如何支持汽車制造流程?汽車數據中心雖不為大眾熟知,卻是推動現代汽車制造進步的關鍵所在。
汽車制造數據中心的核心 IT 設備
當今的制造業不僅依賴物理機械,也同樣重度依賴 IT 技術。從設計到交付的每一個流程階段,都建立在數據及管理該數據的基礎設施之上。每一類設備在將汽車推向市場的過程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些組件共同構成了現代數字化汽車工廠的骨干。
通用計算?
標準的機架式服務器和虛擬化主機(x86/ARM)構成了汽車數據中心內通用計算的基礎。這些系統通常存在于核心數據中心或作為大型工廠一部分的較小邊緣設施中。?
這些系統同時處理業務和運營應用程序,例如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規劃(ERP)、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人力資源、排程、財務以及其他保障運營和供應鏈順暢運行的平臺。?
?
高性能計算(HPC)和人工智能集群?
制造商依賴 HPC 和 AI 集群來處理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例如碰撞測試模擬、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NVH)分析、數字孿生開發、機器人路徑規劃以及 AI 模型訓練。?
這些系統將 GPU 服務器(例如 NVIDIA H100/A100 或 AMD MI300)與 CPU 節點、InfiniBand 或 RoCE 網絡結構、大內存節點相結合。它們通常安置在中央 HPC 數據中心或區域樞紐。?
?
邊緣及工業服務器?
這類系統通常部署在更靠近生產現場的地方,直接位于工廠車間或附近區域。它們配備有 OPC UA 協議、MQTT 網關和時間序列數據庫,用于接收來自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機器人和攝像頭的實時數據。其低延遲特性能夠實現快速處理,例如用于基于視覺的質量檢測任務,然后再將數據上傳至更集中的系統。?
?
熱/溫/冷數據存儲?
存儲系統可包括用于活躍工作負載的高性能 NVMe 閃存陣列、用于共享工程數據的網絡附加存儲(NAS)設備、用于大型或非結構化數據集的對象存儲,以及用于長期數據保留的磁帶庫。由于制造數據涵蓋范圍極廣,采用分層存儲可確保熱數據立即可用,而冷數據則能以經濟且安全的方式存儲。
?
網絡?
網絡涵蓋了將數據從一處傳送到另一處的所有過程,例如傳輸海量模擬數據集、保護空中下載(OTA)升級管道以及將工廠連接到云端。?
為了傳輸所有這些海量數據,工廠依賴主干/枝葉以太網交換機(100/400/800 GbE)以及用于 HPC 工作負載的 InfiniBand 連接。防火墻、SD-WAN 和負載均衡器將運營技術網絡與 IT 網絡分隔開來,這有助于維護和安全。?
?
數據移動與集成?
只有當應用程序能夠有效地相互共享數據時,它們才有用武之地。集成層(ETL/流處理設備、Kafka/Redpanda 集群、API 網關和 ESB/iPaaS 設備)位于核心數據中心,連接著 MES、ERP、PLM 和供應商門戶。它們還將傳感器數據流傳輸到分析和機器學習平臺。?
?
安全與合規?
現代車輛和工廠均在嚴格的法規要求下運營。為了在核心數據中心內確保合規,IT 管理者使用下一代防火墻、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SIEM)系統、安全編排自動化與響應(SOAR)設備以及用于代碼簽名的硬件安全模塊(HSM)。這些工具用于保護 OTA 更新、保護知識產權(如 CAD/CAE 文件)并監控整個工廠網絡的分段情況。?
?
備份、災難恢復與業務連續性?
為了在服務中斷或災難發生時確保業務不中斷,管理者會部署輔助數據中心設備、復制目標、備份服務器以及不可變存儲等。這些系統位于異地或云端,作為備份,可在不中斷生產的情況下保障 MES、PLM、OTA 固件和孿生模型的安全性與可恢復性。?
?
可視化與協同?
最后,工程師需要能夠查看數據并進行協同工作。他們使用虛擬桌面基礎設施(VDI)集群、虛擬 GPU 工作站和大型可視化墻,使工程師、生產經理及其他團隊成員能夠共享高清 CAD/CFD 模型,并查看實時數字孿生和關鍵績效指標(KPI)。?
設備如何應用:逐步解析制造流程
產品與工藝設計(生產前)?
在生產開始之前,工程師依賴 HPC 和 GPU 集群來進行安全性、空氣動力學、鑄造和沖壓模擬。高速存儲系統將龐大的 CAD/CAE 文件饋送到 VDI 系統中,以便全球團隊能夠無縫協作。一旦設計通過驗證,集成平臺會將最終工藝參數(如扭矩公差或焊接模式)推送到 MES 系統中,為啟動生產(SOP)做好一切準備。
?
沖壓與車身車間?
在車身車間,邊緣服務器部署在壓力機和焊接單元附近,處理實時傳感器和攝像頭收集的數據。GPU 推理節點即時對圖像進行分類,檢測諸如面板錯位或焊濺等缺陷。只有標記的異常數據才會被發送回核心數據中心進行進一步審查(這節省了不少帶寬)。與此同時,位于核心設施的 MES 根據 ERP 的需求和供應限制,對零件沖壓進行排序。?
?
涂裝車間?
涂裝車間是對能源和缺陷極為敏感的區域,因為涂裝線會清晰地暴露最微小的問題。結果會因涂裝車間環境的輕微波動而變化。邊緣分析盒持續監控濕度、溫度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水平,并實時調整控制參數以補償波動。所有數據流入時間序列數據庫,核心數據中心的機器學習(ML)模型將環境條件與缺陷模式關聯起來。這些數據幫助車間優化涂料配方,減少犯錯的幾率。
?
總裝?
在總裝環節,MES 向操作員交付工作指令,并記錄來自工具的扭矩和完成數據。聯網的 PLC 網關將狀態更改發送到邊緣服務器,數據在發送上游之前在此進行緩沖和清理。攝像頭系統捕捉每個緊固操作,并將記錄發送到存儲系統以確保可追溯性。
?
質量檢驗與終線測試?
檢驗環節重度依賴 AI 和模擬。主數據中心設施內的核心 GPU 服務器使用歷史圖像訓練缺陷檢測模型。這些模型隨后被部署到邊緣 GPU,用于生產線上的實時檢測。HPC 節點運行數字孿生比較(測量尺寸與標稱尺寸之間),并在公差超出范圍時發出警報。安全設備和 HSM 為固件簽名,確保車輛下線時搭載的是經過驗證的安全軟件。?
?
物流與出廠供應?
車輛組裝完成后,ERP 和供應鏈管理(SCM)系統通過集成層與承運商系統協調,規劃運輸物流。數據湖和對象存儲保留成品車輛追蹤的遠程信息處理數據,直到最終產品交付給經銷商。?
?
持續改進?
制造商遵循持續改進的模式。數據管道將廢品率、停機日志、返工次數和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統計信息編譯到分析平臺中,而 ML 引擎則檢測在生產過程或成品車輛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這些 ML 系統還會生成如何改進結果的方法,例如建議預防性維護窗口和調整工藝參數。可視化墻和 VDI 讓跨職能團隊能夠在實際實施更改前,使用數字孿生虛擬測試改進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擾。?
總而言之,汽車數據中心所處理的流程構成了一場復雜、互聯的數據交換、洞察和迭代改進的協作。現代制造商必須及時了解這些技術及其在制造周期中的應用,從而保持競爭力。?
